在岁月的长河中,古老的节气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天幕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甲辰龙年十月初七,公元 2024 年 11 月 7 日 6 点 19 分 49 秒,立冬这个重要的节气,如一位庄重的使者,准时降临人间。此刻,由歧黄宗伯礼乐馆、北京崇善地书院、陕西终南山书院联办的甲辰迎冬礼典礼即将拉开帷幕,一场连接古今、传承文明的盛典即将上演。
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自然的语言。古人以其超凡的智慧,将一年精细地划分为四季、八节、二十四气和七十二候。在这精妙的划分中,立冬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秋冬之交,宣告着冬季的庄严开篇。它不仅仅是温度的下降和气候的转变,更是一种生命节奏的调整,一种万物归藏的信号。
中华大地,自古就流淌着迎冬的礼仪传统。这一传统,宛如一条温暖的河流,穿越历史的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古代,当立冬来临,天地之间仿佛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人们怀着敬畏之心,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向大自然表达感恩之情,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时候,天子会亲自出郊迎冬,展现对天地自然的尊崇。他会赐给群臣冬衣,以御寒冷,同时也是对臣子们一年来辛勤付出的嘉许和关怀。对于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家人,天子会给予表彰和抚恤,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温暖和铭记。这种自上而下的尊重和关爱,构建了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也传递了中华民族重情重义、感恩图报的美好品德。
《礼记·月令》中的记载,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为我们描绘出了立冬时节的种种景象和应有的礼仪规范。其中写道:“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应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这些古老的文字,仿佛带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时代,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古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天地的敬畏之心。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举行迎冬礼,其意义深远而重大。首先,它具有普及自古迎冬礼习俗的精神文明文化推广价值。立冬,如同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日行入坤,斗柄指乾。它不仅是冬季的起始,更是时逢交子之时,蕴含着新旧交替的深刻意义。在古代,农耕社会占据主导地位,人们遵循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冬季,被视为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正如古人所言:“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当立冬来临,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大自然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休整期。而这种休整,并非是终结,而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随着气候由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阴雨寒冻过渡,人们也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适应大自然的变化。
在古代,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为“四立”,是备受重视的节日。每到这个时候,“十月纳禾稼”,人们忙碌了一年,终于可以在这个节点稍作停歇,总结过去一年的收获和经验,为未来的生活做好规划。天子出郊迎冬的礼仪,不仅彰显了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向天下百姓传递了顺应天时、尊重自然的理念。这种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尽管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依然应该继承古人的智慧,尊重自然规律,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给自己留出一片宁静的空间,拥有迎冬休养的意识,调整身心,为未来的奋斗积蓄能量。
其次,迎冬礼还承载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人文价值和祭祀文化价值。在旧时的农耕社会里,人们辛勤劳作一年,终于迎来了立冬。这一天,不仅是大自然的休整期,也是人们心灵的休憩日。他们会利用这个机会,休息一下,犒赏全家一年来的辛劳。以时令佳品祭祀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立冬作为十月节,其消息卦为坤卦。从卦象分析,此时阳方剥尽,坤正浑元,六爻均为阴,呈现出纯阴之象。这意味着阴气达到全盛,阳气深藏。然而,正是在这种阴的消耗中,地阳在九地之深安静长养,天阳在九天之远遁而复归。就像冬天的大地,表面上看似冰冷寂静,实则内部蕴含着生机和希望。
民间在立冬这一天,为亡人送冬衣,寄托着深深的思念之情。这种习俗,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连接着生者与逝者,让爱和关怀跨越生死的界限。同时,立冬也是祭祀天地的日子。人们深知,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敬畏天地,顺应天时,才能获得丰收和安宁。在这一天,人们怀着虔诚的心,祭祀天地,祈求上天赐予来年的丰收,保佑家族的平安和繁荣。这种祭祀活动,不仅是对神灵的祈求,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信心。通过这种方式,人们传承了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再者,迎冬礼具有提醒冬季养生的重要文化价值。迎冬神于北方,北方属水,上善若水,主休养。其卦为坤,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坤卦的伟大之处。坤卦象征着大地,它柔顺、包容、承载万物。三画坤的性质是顺,六画卦坤的性质则是至顺。地道生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顺势用柔,广大包容。就像冬季的大地,虽然表面上看似沉寂,但实际上正在默默地孕育着新的生命。
在冬季,我们应该学习大地的智慧,顺应自然的节奏,调养身心。《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的形势平铺舒展,顺承天道。君子观此卦象,应当取法于地,以善利万物之道、负重前行之德,来承载世间万物。坤卦代表着阴性柔顺的德行,是孕生化育的能量。在冬季,我们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要合理饮食,多吃温热滋补的食物;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调养身体,积蓄能量,为来年的春天做好准备。
此外,立冬还有纪念医圣的悲心,倡导服务社会的社会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立冬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习俗,而这一习俗背后,蕴含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据说,医圣张仲景在东汉时期做官,看到许多百姓在寒冬中耳朵被冻烂,心生怜悯。于是,他将驱寒的药物和食材煮熟剁碎,用面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将其煮熟,取名为“祛寒娇耳汤”,分发给百姓食用。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身子暖和,气血流通,耳朵也逐渐康复。因为立冬为“交子之时”,人们把吃的“娇耳”称为“交子”,后来便演变成了“饺子”。“交”意味着交替、交接,吃饺子也有着除旧立新的美好寓意。
在这个习俗中,我们看到了医圣张仲景的济世悲心和无私奉献。他不仅用自己的医术拯救了百姓的身体,更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了人们的心灵。在当今社会,我们在立冬吃饺子的同时,更应该纪念医圣的恩情,学习他的济世情怀,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传承医圣的精神,弘扬社会公德,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迎冬礼还有纪念二十四节气的制定者,实现文化连根的重要意义。冬神享祭之主是北方水德玄帝颛顼高阳氏。颛顼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他在位期间,功绩卓著。他二十岁登帝位,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八岁。在他的统治下,创制九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版图界线;建立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针对巫术盛行之风,下令民间禁绝巫教;改革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他的这些举措,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人推戴他为“历宗”,以示对他的尊敬和怀念。
通过纪念颛顼帝,我们可以追溯二十四节气的源头,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天文历法历史,感受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认同,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忘根本,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爱。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在忙碌中迷失,忽略了自然的节奏和传统文化的价值。而甲辰迎冬礼的举行,犹如一声清脆的钟声,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怀念、对生命的尊重。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回归到自然的怀抱,感受那份宁静与温暖。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共同参与到甲辰迎冬礼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愿这个冬天,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期,让我们在积蓄能量的同时,也能传递爱与温暖。
在仪式中感受先人的智慧与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传承中创新,使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甲辰迎冬礼》 沅谕
太乙冬礼至,龙年立节时。
古今迎冬俗,休养藏生机。
祭祀怀先祖,寒衣寄相思。
坤德养万物,医圣恩永知。
颛顼功传世,节气根连枝。
传统当承继,春来福满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