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丘壑画坛寻梦 笔下乾坤女中丈夫——记著名书画家周泰惠

2025-04-19 08:02:13  来源:
分享到:

 

周泰惠,女,成都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国防诗书画院副院长,成都益州画院副院长。

作品入展全国各族人民著名画家作品展、洛阳首届牡丹名家作品属、全国第二届教师作品展、中日美术联展、国务院发发展研究中心名家作品、北京名家杂志社、全国名家作品展、中国收藏杂志社、全国名家作品展等。被授予黑彩名师奖、德艺双馨奖、中国爱心书画家、全国明星美育人才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状雄阔之图 抒凌云之志

——析周泰惠的巨幅山水画

林 木

宋代著名画家郭熙作《林泉高致》,对山水画要义有段经典的论述:“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 此世之所以贵夫山水之本意也。”四川女画家周泰惠的山水画最近一些年来办展于全国各地,各地收藏她作品的藏家也不少。究其实,显然就与泰惠所画四川的名山胜水快人意获人心有关。

尽管有“黄山归来不看山”的说法,但这大概与古代人们主要活动于中国部有关。最近两年,《中国国家地理》评选全国的“十大名山”,却一大半都在西部。随着交通的便宜,城市化倾向加重,三峡大ba的蓄水,人们愈来愈向往山川林泉,峡江幽瀑。大山大水更是人心之所在。而偏偏泰惠身在四川,又长期盘桓寄情于四川的奇山胜水之间,写得四川山水之神貌。加之她喜画大画,动辄丈巨幅,于是四川之大山大水重峦叠嶂,亦尽收其画笔,呈众美于世人。

的确,泰惠所画尽是四川名山胜水: 巍峨雄秀的峨帽,雄奇险峻的峡江,云遮雾嶂的蜀山,壮阔浑茫的高原种种心向往之而难以亲至的山水,经泰惠写出,又确有可居可游身即山川的亲切感。这无疑是泰惠山水画受人欢迎的因之一。

以奇丽浩大气象再现巴山蜀水之胜景,是泰惠山水画的又一特色。巴山蜀水固然雄奇,但如何表现却是关键所在。泰惠多年来长期写生于山水之间,品味了四川山水的感人所在,她作山水,往往选取山水那种最动人的特质而写之。三峡烟云明灭,为大家常画题材,但泰惠所画三峡烟云,那真是云遮雾惊,以致遮天蔽日。这种景象十分罕见,也具强烈的审美震撼力,且非亲历而难得。在泰惠的《雾锁峡江》中,云雾升腾而至高空,翻卷腾跃,蔽日遮天,此种景象在三峡画中十分难得。加上泰惠渲染云水的一套本事,把三峡云雾的气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画的主观自由,使泰惠能更集中更典型地展现四川动人的山山水水。泰惠作画,仍依传统“三远”之法。即从远处观察表现。所谓“三远”,即从下望之高远,从近往远看之平远,从山之近处望山之深处的深远。这种宏观把握整山川之表现,更有利于把大山大水尽收画幅。

泰惠作画,皆以远为用,一幅之中山景之远中近,低中高,山林、河瀑、云雾、舟桥、渔浦、屋字无不写入画中有时视点还升腾至空中,临空俯瞰,把极远处的雪山云海亦拉入画中。其画远观山势,近玩其质,可谓收尽巴山蜀水之精妙。加之泰惠作画多以丈二巨幅为之,其大则至千山万壑山水云天,近质则精到溪桥栈道屋字亭楼,让人进入可居可涉可观可玩境界。泰惠之巨幅山水受人欢迎,这显然又是一大原因。

泰惠画山水,大刀阔斧,浓墨重笔,恣肆汪洋颇有女中丈夫的英气。这些年走的地方多,写生多,满腹丘壑,故作画任意挥洒,自由经营,恣意纵横,泼器淋漓,豪气逼人。又喜作大幅,甚至专作大幅。而她的这般巨幅山水,似乎又恰恰应合着西部山水雄奇浩大的景象。此情此景非此大幅而无以呈现,而如此大山大水,非此丈二巨幅也莫能承载。如此,则泰惠山水画之画幅大境界大也在必然之中了。再值得一提的是泰惠画云画水之法,级擦烘染泼破兼之,把个山水弄成云飞水涌,动意盎然。那么多人喜欢泰惠的画,也就决非偶然了。

胸有丘壑心无碍,率意挥洒壮蜀山

一一周泰惠山水画摭言

田旭中

观周泰惠山水画是一种精神享受,而看她现场创作山水画则更是一种令人心旷神驰的审美享受。当她立于那些巨幅宣纸前,面对素纸,略为沉思后,便挥动大笔,率情地在宣纸上信笔作画,线条飞动、水墨并施,略无迟疑,丘壑在胸,如无人之境, 那份淡定从容,那份沉着自信,令人叹油生敬意。

我曾看过不少山水画家作画,但很少有她那样画得又快又稳又准。说她快,是因为运笔如风,在极短时间里便将大山大水呈现于纸上。说她稳,是用笔沉着,不虚不飘,勾则骨魂顿显,皴则机理毕现。说她准,是造形精准,写山见势,画水见趣,勾树见姿,笔无虚发。而且愈大的画愈能随意发挥,游刃有余。倘若胸无丘壑,心无挂碍,岂能纵情挥洒!

周泰惠的山水画不属于那种偷巧炫技的的小景片石,更不是那种无病呻吟的残山剩水,而是正面图写的大山大水。她把蜀山的雄、秀、幽、险等种种特质表现出来,显示出来的是一种正大气象、一种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豪气和逸气。她笔下的山水或雄壮、或奇幻、或险峻、或峻秀,一望而知当属蜀山。蜀山的姿态变化较之北方山系,无疑丰富得多。而周泰惠则通过她的画笔把蜀山种种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仔细品味周泰惠的山水画不难发现,她不拘泥于任何一种皴法,而是充分借助前人总结的技法,再加上她对山水的独特感悟,坚持用自己语言去诠释山水。

周泰惠山水画有一个著显的审美特征:就是笔墨坚实,气格壮美。坚实是指她的山水画用笔坚挺实在,落笔大胆肯定,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毛病。气格通常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有时也特指人的气度和品格。这里用以概括她的山水画精神风貌。周泰惠的山水多为全景式景构图,饱满充实。加之她用笔泼辣大胆,于是形成她独有的风貌:气壮而形美。气壮则山水有神,形美则山水有姿。而这一切无不出自于她对于山水的一往情深。她爱得真、爱得深,丘壑云烟本是自然之物,然因打上了画家的审美理想,于是自然山水也就有了的生命的气息。我始终认为,山水的气韵生动得之于画家的生命气息。当画家把自己的生命意识贯注于山水之间,山水自然生动起来。当然,绘画技巧也在其中起一定作用。但显然不是最主要的。

明人李日华《论画》说得好:“点画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幻出奇诡。若是营营世念,澡雪未尽,即日对邱壑,日摹妙迹,到头只与松采污墁之工争巧拙于毫釐也。”

李日华提到的“胸中廓然无一物”,就是画家的一种至高境界。当一个画家不再斤斤计较于荣辱得失,不失纠结于尘世俗念,他于绘事用情必深。周泰惠为人诚恳,处世单纯,心系丹青。数十年的修炼造成她与众不同的特质:大气而单纯。当她把这种特质运用在绘画上,其画风自然与众不同。

当今最时髦的说法是“守正创新”。我以为,守正就是坚守正义和正道,坚守传统山水精神,摒弃一切歪门邪道。而创新,则是在守正基础上对传统绘画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应是每一个有报负的艺术家矢志不渝的奋斗方向。作为她的同道,我愿与之共勉。

周泰惠作品欣赏

(责编:xzx6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