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歌铸丰碑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作者/杜发云
八十载光阴,悄然流淌
历史的长河,奔涌着难忘的沧桑
回首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中华民族挺起不屈的脊梁
八十载风云漫卷,硝烟已散
但历史的钟声仍在天地间回响
那烽火岁月里,中华儿女用血肉
筑起的长城,抵挡着豺狼的疯狂
1931年的九一八,沈阳城头阴霾笼罩
日寇的铁蹄,踏碎了东北的宁静与欢畅
白山黑水间,燃起了抗日的烽火
杨靖宇、赵一曼,英雄的名字耀眼八方
卢沟桥的枪声,打破了北平的夜色苍茫
全民族抗战之火,在那一刻彻底燃烧点亮
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血战,将士们用生命书写壮怀激烈诗行
黄河咆哮着,奔涌着不屈的力量
太行山上的战旗猎猎飘扬
华夏儿女举起抗击侵略者的刀枪
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英雄的血浆
黄土高原上,延安窑洞的灯光
照亮了抗战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地道战、地雷战,智慧的火花绽放
敌后战场,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
重庆的雾,陪都的夜
大轰炸下,坚韧的信念从未消亡
滇缅公路上,汽车的轰鸣声响彻山谷
远征军将士,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让敌胆丧
南京城的废墟,诉说着无尽的悲怆
三十万同胞,在大屠杀中魂归天堂
但我们从未屈服,从未投降
擦干眼泪,继续战斗在血火的战场
八年抗战,漫长而艰辛
四万万同胞,万众同心向
从东北雪原到江南水乡
从华北平原到西南山岗
无数的身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
他们是父亲,是母亲,是热血儿郎
用生命点燃希望的火种
让正义的光芒,穿透黑暗的苍茫
多少英雄儿女,倒在冲锋的路上
多少母亲送子,妻子别郎
他们用热血,染红了祖国的山河
他们用生命,铸就了不朽的荣光
1945年的那一天,终于来临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四面八方
大街小巷,人们欢呼雀跃
压抑多年的悲愤,化作胜利喜悦的泪行
八十年来,我们从未忘记
那些牺牲的先烈,那些苦难的过往
卢沟桥的石狮,依然守护着历史
南京的纪念馆,记录着伤痛与不屈的胸堂
如今,白鸽在蓝天翱翔
八十年后的山河,日新月异新容妆
我们站在岁月的肩头回望
英雄的故事,永远镌刻在民族的心房
这胜利的果实,是先烈用生命浇灌
这和平的阳光,是无数牺牲换来的勋章
让我们高举火炬,传承那份信仰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一往无前砥砺远航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而是让和平的钟声,永远回荡
让子孙后代,都能看见
丰碑上的光芒,照亮未来的方向
我们缅怀先烈,传承他们的精神
我们珍惜和平,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安宁福祥
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
用团结与奋斗,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杜发云在全体党员收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后现场朗诵这首诗
【作者简介】杜发云先生,字:子禔,号:德泉堂主、漢墨飛龍,笔名:望泉、东方晓、诗圣后等,中共党员,本科学历,资深文化学者,高级政工师,国家一级书法师,高级书法教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项目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世界外交官中国文化之旅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区域发展》、《淮海区域文化》杂志总编辑,被授予“中国国宾礼艺术大师”、“人民艺术家”、“全球中华文化艺术之旅交流大使”等称号。
杜发云先生先后创作并在各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电影电视剧本、曲艺、新闻、社科类作品600余万字,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著作9部14卷,作品多次获奖。2012年以来主持完成社科研究课题12项,策划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00余场次,先后获国家、省、市级先进荣誉称号80余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