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下午,开封市罗王镇张寨小学的教室里,少了往日课间的欢声笑语,多了一份笔墨间的沉静与专注。一场以“规范书写、涵养品格”为主题的书法比赛在此间悄然启幕,既关乎汉字横平竖直里的文化传承,也关乎英语字母间的规范养成,更在一笔一画的书写中,勾勒出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一、教室为“堂”:方寸之间的专注与敬畏
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复杂的布景,日常授课的教室,便是此次比赛最质朴的赛场。上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原本还带着些许兴奋的同学们,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瞬间收敛心神——左手轻轻按住纸张,右手握笔的姿势不自觉地调整到最标准的角度,目光落在眼前的书写纸上,眼神里满是认真。

此次比赛兼顾语文与英语和毛笔字,语文书写以课本中的经典篇目为内容,要求同学们在横撇竖捺间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让每一个汉字都透着方正与大气;英语书写则以基础单词与短句为载体,考验大家对字母笔顺、大小写规范及单词间距的掌握,让每一串字母都尽显流畅与整齐。教室里静得能听到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那声音里,有低年级同学握笔时的小心翼翼,有中年级同学书写时的从容不迫,也有高年级同学运笔时的自信笃定。













监考老师们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轻手轻脚地穿梭在课桌之间。他们的目光像温柔的灯塔,时而落在同学的握笔姿势上,若发现偏差便轻轻俯身,用手指扶正笔杆;时而停留在卷面的整洁度上,若看到墨点不慎晕染,便递上一张干净的纸巾。他们的守护,不是严厉的监督,而是无声的引导,让同学们在规范中感受到书写的仪式感,在专注中懂得对每一个字符的敬畏。
二、笔墨为“证”:评审席上的细致与温度
当最后一名同学放下笔,教室里的沉静被轻轻打破,评委老师们按照评分细则逐份翻阅着同学们的作品进行评比。


三、奖状为“炬”:简单仪式里的光荣与向往
比赛结束,教室里一场简单却隆重的颁奖典礼如期举行。接过证书的那一刻,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藏不住的自豪,那一刻,奖状不再只是一张纸,更像一束火炬,点燃了更多孩子对“好好书写”的向往,让“提笔即练字”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悄发芽。



四、墨香为“伴”:书写教育里的传承与长远
这场在教室里开启、在简单仪式中落幕的书法比赛,早已超越了“比赛”本身的意义。它没有宏大的场面,却有着最真实的教育温度;它没有复杂的规则,却传递着最朴素的教育理念——书写,是每一个孩子都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文化传承的起点,也是品格养成的途径。
对于张寨寄宿制小学而言,书法比赛从来不是一次“一次性活动”,而是学校“书写教育”的一个缩影。平日里,学校会定期开展“书写小课堂”,让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握笔、运笔;会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书写规范小贴士”,让孩子们随时能看到正确的书写姿势;会鼓励同学们每天坚持15分钟练字,让书写成为一种习惯。而此次比赛,便是对这份坚持的一次检验,更是对书写教育的一次推进。
供稿:祥符区罗王镇张寨寄宿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