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反复发作,不可忽视“心”问题

2024-09-16 11:27:09  来源:
分享到:

“偏头痛”反复发作,不可忽视“心”问题

       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最常见的头痛类型。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激素水平甚至天气、食物等均可诱发。临床上遇到部分患者偏头痛反复发作,一直就诊于神经内科,脑电图、头颅CT、MRI等做下来都没啥大问题,但症状依旧不减,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导致其睡眠障碍,长期呈焦虑状态,时常感到胸闷、心悸,故于心内科就诊检查,就在此时发现了“心”问题——卵圆孔未闭!

       什么是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是位于心脏房间隔的原发隔和继发隔交界处的裂隙,类似一功能性瓣膜。在胎儿发育过程中作为沟通左、右心房之间的先天生理性通道,主要作用是为胎儿供氧。大部分人出生1年以后可以达到解剖学闭合,若3岁以后仍然未闭合者称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人群患病率20%~34%,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是造成脑卒中、偏头痛的重要危险因素。

       如何诊断卵圆孔未闭?

       大多数PFO患者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其中仅2%的患者会出现临床症状。那么临床患者如何确定是不是卵圆孔未闭呢?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一步诊断:

       1、 症状:(1)年轻,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但经常突发头晕、短暂晕厥、肢体无力、麻木等症状,可自行缓解;严重时患者因脑卒中就诊;(2)时常感觉偏头痛,做了很多检查又查不出原因,多发于女性。偏头痛有以下特点:①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②头痛多为偏侧,③一般持续4-72小时,④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神经反射症状,可有视觉、感觉障碍、言语障碍等先兆性神经症状;⑤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特别是器质性疾病。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2、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可清楚显示心脏结构,优势是能初步判断卵圆孔未闭的大小,根据分流微泡的数量,5个微泡可初步判定为小缺损,6~25个微泡为中缺损,>25个微泡为大缺损,若微泡持续超过5个心动周期则考虑为来自肺动静脉分流。在同一视图中可测量了卵圆孔的最大直径,直径<2mm的PFO为小,2-4mm为中等,≥4mm为大缺损。特别是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中。但因为成人受如肥胖、肺气过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PFO灵敏度及诊断准确率较低,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故其主要用于心脏结构方面的排除性筛查,判断是否合并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或其他结构性异常等。

       3、 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声学造影:又名TCD发泡试验,主要检测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是通过检查中得到的微泡最大数量,能够初步判断卵圆孔未闭的水平,若微气泡数量为1-10个则考虑可能存在小分流;若微气泡数量>10个,且呈现出阵雨方式,则考虑存在中分流;若患者微气泡为阵雨方式并呈现布帘状,且无法辨别单个气泡形态,则考虑可能存在大分流。 cTCD诊断 RLS 敏感性为 68%-100%,特异性为 65%-100%,其缺点在于不能直接显示房间隔的结构特征,难以区分 RLS 的来源于心内分流或肺内分流。

        4、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其探头位于食管内,距离左心房最近,避免了肥胖、肺气肿、胸廓畸形等影响,能清晰显示房间隔的结构、大小和分型,可直观、准确的观察患者的原发隔与继发隔的融合、粘连情况 ,是目前明确诊断PFO的首选方法和“金标准”。TEE可以测量PFO的静息直径和开放直径(有效 Valsalva 动作后测量的最大PFO直径接近其真实大小)。依据其开放直径,可将 PFO分为大PFO( ≥4.0 mm)、中PFO(2.0-3.9 mm) 和小PFO(5、 右心声学造影:右心声学造影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cTEE)。将振荡生理盐水(1 ml空气+1 ml回收血液+8 ml生理盐水)产生的微气泡作为造影剂,因振荡微气泡不能通过肺毛细血管网,只能显示右心腔,可清晰显示PFO处分流的大小及方向,故可借此判断是否存在心内分流及肺内分流。cTTE检查受影响因素较多,和检查者的操作及患者配合度有关,有一定假阴性概率,重复检查 RLS有一定差异,但其诊断 RLS 的特异性为97%-100%。

       6、 CT血管造影术: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旨在明确有无其他伴发疾患。对于术前cTTE或cTEE检查提示有肺静脉来源的微泡进入左心房的患者,可以通过CTPA排除或确诊需要介入干预的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AF),即直径1 mm以上的囊状PAF;此外,CTPA可以帮助诊断可能合并的肺动脉血栓栓塞。50岁以上的PFO患者,应在术前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明确有无冠心病,如需要处理冠状动脉病变,则需考虑是否同期封堵PFO。

       7、 心血管造影:对于怀疑合并PAF的患者,如术前未做CTPA检查,可在PFO封堵术中同期进行肺动脉造影检查[推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模式下显像]以排除或明确诊断,如果证实存在可介入处理的PAF,建议同期行介入栓塞。对于简单型PFO的封堵,如导丝很容易通过PFO,不需要进行右心房造影;但对复杂型PFO(如合并ASA、房间隔囊袋、长隧道、左心房多处开口等)进行封堵,导丝导管不易通过时,可在卵圆窝处实施选择性造影(血管造影多功能导管MPA手推对比剂)以显示PFO的位置、大小、开口、局部解剖特征等,指导导丝导管通过PFO,并为合理选择封堵器提供参考依据。

       8、 ICE:通常情况下无需实施ICE。与TEE相比,ICE具有更高的图像分辨率,依靠其探头的灵活性,可从多个切面对房间隔成像,有助于精确测量卵圆窝的直径、房间隔的长度、PFO隧道长或宽、隧道入口及出口直径。同时可以观察PFO患者心房水平的分流情况,明确有无过长的Eustachian瓣或Chiari网、ASA、双层隔等特殊的复杂结构。介入术中,ICE能实时监测并指导手术过程,帮助术者精准确定PFO的位置,全程直视下释放封堵器,评价封堵器的形状、位置和稳定性。同时,可通过注射生理盐水和(或)彩色多普勒检查来确认有无残余分流。在TTE声窗差、不耐受TEE、解剖特征复杂型PFO、PFO封堵术后残余漏二次介入的患者中,ICE引导或辅助下进行PFO封堵术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ICE的另一优势是可减少术中X线暴露时间,有效降低对患者(特别是肥胖者)和术者的辐射危害;也规避了TEE的主要缺点,如有造成食管穿孔的风险、需要全麻和气管插管可能带来相关并发症等。但ICE需经血管介入途径进行有创操作,不适用于术后随访及动态观察;由于导管探头在右心房内操作,增加了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费用问题也是制约其在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责编:zcf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