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吸烟不喝酒患上了肺癌,医生竟说这还算幸运

2024-08-31 11:43:00  来源:
分享到:

不吸烟不喝酒患上了肺癌,医生竟说这还算幸运

       30多岁的晓丽是广东一个小城的教师,年轻、漂亮、工作稳定,家庭幸福。但2020年的时候,晓丽因为持续咳嗽,并且在痰中发现血丝前往肿瘤科就诊,在毫无前期症状的情况下,医生给她下了诊断——晚期肺癌!癌细胞已经广泛转移,不仅双肺都有肿瘤,而且淋巴结和脑部也都出现了转移灶。

       晓丽完全没有反应过来,她没有吸烟,甚至家里都没有人吸烟,除了偶尔熬夜,她生活可算是标准的健康榜样。怎么就突然肺癌晚期了呢?更让她和家人备受打击的是,她从病友那里打听到,这样的晚期肺癌能活过5年的人不超过10%。

       晓丽还没从震惊中缓解过来又遭到了打击。确诊后仅仅4个月,一天清晨,晓丽突然倒在家里,不省人事,家人赶紧把她送去了医院,发现导致她昏迷的原因是脑内出现了积水,她状态迅速转差,每天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医生几乎一筹莫展,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外科医生会诊时说,可以考虑手术,但风险巨大,很可能再也醒不过来。做手术可能死,不做手术肯定死,两个选择摆在家属面前,都很糟糕。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峰回路转,晓丽的主诊医生和她的家人说,晓丽肿瘤处的基因检测结果出来了,她是ALK阳性!医生非常振奋,他为晓丽的家人解说这一结果,甚至用上了「幸运」这个词。

       晓丽的家人在医生的解释下,迅速作出了决策,他们为晓丽选择了二代ALK靶向药。短短五天后,晓丽就醒了过来。连续服药大半年以后,她肺部和脑部的病灶都几乎全部消失了。她看起来就除了虚弱一点并无异常,她又返回了教学岗位,返回了正常的生活中。

       王红哲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肿瘤科

       相信这个故事会勾起很多读者的疑惑,因为和晓丽类似的情况,时不时就会在我的门诊出现一次,很多患者在正式诊断以后都会非常难以接受,为什么不吸烟、不喝酒,生活健康,还会得肺癌?为什么我这么年轻得肺癌?已经得了肺癌了,怎么医生还说某些类型比较「幸运」?

       今天,我就给大家整理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希望能让大家更加认识这种类型的肺癌: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

       1. 什么大细胞小细胞,肺癌还有这么多类型?

       肺癌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都是致死人数最多的癌症之一。根据最新数据,全球范围内,2022年有248万新确诊的肺癌病例,同年,中国有约106万新增肺癌病例。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等原因,肺癌的发病率预计还会持续上升。

       早期的病理学家们注意到,即便同是肺癌,其细胞在显微镜下依然会有不同的形态。一类型肺癌的细胞较小,而且排列紧密,细胞核很大,细胞质很小;另一类型的肺癌细胞形态比较多样,总体来说细胞体积比较大,细胞质的占比也更高。

       图a 小细胞肺癌病理图片;图b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图片 (图片来源:hellorf)

       病理学家们发现,这两类型的肺癌可能会有不同的临床进展,为了帮助医生对患者的情况有预判,并且给予针对性更强的治疗,病理学家就根据形态把肺癌直接命名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5%,而非小细胞肺癌占8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再分成了三类,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其次是鳞癌和大细胞癌 。鳞癌主要发生在吸烟者中,而腺癌则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中都有发生。

       早期,这种分类方法对肺癌的研究和治疗方向提供了基础。但是,随着医学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持续加深,这个分类方式开始不够用了。

       2. 医学在进步,光看大小不太够用

       随着人们对遗传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不同类型的癌症,其分子机制方面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我们通常称之为「基因突变」。因此,肺癌的分类方法逐渐从单纯依靠形态学(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转变为结合基因特征和形态学的混合分类。

       基因是我们体内DNA的一部分,控制着我们的身体如何生长和运作。基因突变就像是DNA中的一个“拼写错误”。 有时候,基因突变是无害的,不会引起任何变化或问题。但在其他时候,突变可能会导致细胞不正常地生长和分裂,这就可能引起疾病,比如癌症,而即使发生在同一部位的癌症,亦可能有不同类型的突变。

       如果能发现癌症细胞中发生了哪一种基因突变,我们就有可能预判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另一方面,对于药物开发来说,如果我们能够针对这些突变,开发出抑制这些突变的药物,就有可能为患者提供更有效且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方法。而现在,我们已经发现,在肺癌中,最常见并且已经有靶向药物的基因突变是EGFR和ALK突变。

       3. 为什么说肺癌中检测到 ALK 突变是「幸运」的?

       ALK突变指的是一种叫做“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简称ALK)的基因发生了变化。ALK基因位于我们的第2号染色体上,当这个基因发生突变或重排时,就可能导致细胞异常生长,形成肿瘤。

       临床科学家们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中,ALK突变的检出率有3%~5%。这些患者通常比较年轻、基本不吸烟,并且多数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类型。

       ALK基因突变常被誉为“钻石突变”,在肺癌靶向治疗中享有重要地位。对于ALK突变,医学界已开发了针对它的三代药物,这些药物被称为ALK抑制剂,是一种靶向药物。这类ALK抑制剂,对该类型肺癌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医生会说患了非小细胞肺癌但是具有ALK突变的患者,是「不幸中的万幸」。

       4. 怎么知道患者是否 ALK 突变?

       要确认患者是否有ALK突变,需要从肿瘤样品(如手术切除的样品或穿刺活检)中进行基因检测。目前有三种主要的检测方法:

       荧光原位杂交(FISH):FISH可以直接在细胞中观察到基因重排情况,这种方法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设备,操作复杂,成本较高。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灵敏度很高的方法,能快速检测到特定基因的突变或重排,但是由于其高度敏感,容易受到污染,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免疫组化(IHC)相对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筛查,但其特异性可能不如FISH,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确认。

       这三种检测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单独使用一种方法可能无法提供绝对准确的结果。因此,最好结合使用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基因检测的目的是了解基因突变,以指导使用不同的靶向药物,这才是基因检测的真正临床价值。中国的大型肿瘤医院通常与检测公司合作,开展各类ALK突变检测服务。很多昂贵的癌症基因检测套餐可能会检测数百上千个基因,但其中大多数基因突变对治疗没有意义,因此,患者在选择基因检测时需谨慎,选择可靠的医院、医生以及基因检测公司,避免无谓浪费。

       5. ALK突变肺癌怎么治?

       我们从晓丽的案例中可以看到ALK抑制剂的积极作用,那ALK抑制剂到底是什么,又具体有哪些选择呢?

       2011年,在美国上市了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由于很多抗癌新药从美国到中国都有2~5年的上市滞后期,因此,直到2013年,它才在中国上市。在针对新诊断肺癌患者(没有其他药物治疗过的)的3期临床实验中[9],克唑替尼对74%的ALK突变肺癌患者有效,84%的患者存活时间超过1年。更重要的是,对已经进行过化疗,并且肿瘤已经对化疗产生抗性的肺癌患者中如果确认ALK突变,仍然有65%的患者对克唑替尼响应,作为参照如果继续使用化疗,则只有20%的患者获益。

       凭借亮眼的成绩,ALK抑制剂走入大众眼里。

       和大多数靶向药物一样,克唑替尼虽然对组织癌细胞生长和扩散非常有效,但是,在使用一年后,大多数患者会对它产生抗药性。

       因此,第二代ALK抑制剂阿来替尼(Alectinib)、布格替尼(Brigatinib)和塞瑞替尼(Ceritinib)横空出世。2018年,第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Lorlatinib)带着双靶点抑制作用,也通过了FDA的审批。

       自此,医生有了更有力的武器帮助非小细胞ALK突变肺癌,患者也有更好的临床获益。截至目前,如果肺癌患者确认了ALK突变阳性,我们推荐初始治疗尽量使用第二代或第三代ALK抑制剂,择第二代ALK抑制剂时,我们通常建议使用阿来替尼,因为与其他药物相比,该药有更长期的数据(也就是上市时间比较长,医生使用它可以有比较多的参考),而且毒性较小。

       如果患者在使用阿来替尼治疗期间出现进展,建议改用洛拉替尼,而非化疗或其他ALK抑制剂。同时,也可以考虑使用布格替尼或塞瑞替尼,这些药物对某些ALK耐药突变也有效。

       小结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在基因突变和分子机制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ALK抑制剂的发展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靶向治疗,许多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们期望未来能够看到ALK抑制剂的进一步发展,并且能够发现和破解更多肿瘤的靶点。这不仅能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还能延长人类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科学家们的努力正在为一个更健康的未来铺平道路,让我们共同期待医学的光明前景。

 

(责编:zcf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