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排行榜中国讯(常红锋 李新民 林娜) 日前第二届(2025)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淄博盛大开幕,这场汇聚了全球医药健康领域顶尖力量的盛会,以 “破界新融合・链变新智能・探索新模式” 为主题,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思考与活力。在备受瞩目的院士论坛上,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杨国斌发表了题为《肠道微生态与生命健康》的学术报告,凭借深厚的专业底蕴和前沿的研究视角,为在场400 余名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关于肠道健康的知识盛宴。
在报告开篇,杨国斌院士就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人体并非单一的生命个体,而是由人体细胞与共生微生物构成的‘超级生物体’,其中肠道微生态是这个‘超级生物体’的核心调控系统。” 这一论断打破了传统对人体健康的认知,让在场听众眼前一亮。
随后,他系统阐述了肠道微生态的构成与功能。他介绍道,人体肠道内栖息着约 1000 种、数量超过 100 万亿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形成的肠道菌群,其基因总量是人类基因组的 150 倍。它们不仅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能合成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更在免疫调节、代谢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肠道微生态就是人体的‘第二大脑’,它通过肠 - 脑轴、肠 - 肝轴等多种通路,与身体各个器官保持着密切联系。” 杨院士形象地比喻道。
在谈及肠道微生态与疾病的关系时,杨国斌院士列举了大量临床研究数据。他指出,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肥胖人群肠道内 Firmicutes 菌群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 Bacteroidetes 菌群比例则明显偏低,这种菌群结构的改变会导致能量吸收效率异常,进而引发肥胖。同时,他还提到,2025 年最新发表在《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上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有望延缓该病的进展。
对于如何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杨国斌院士给出了具体建议。他强调,合理饮食是关键,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因为膳食纤维是肠道有益菌的 “食物”,能够促进其增殖。同时,要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会破坏肠道内的有益菌,导致菌群失衡。此外,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
此次第二届(2025)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会,为行业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而杨国斌院士的报告则为肠道微生态与生命健康领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肠道微生态将成为未来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的重要突破口,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杨国斌教授简介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原副院长 主任医师 教授
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 院士
国家卫健委加速康复外科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食药促进会医疗装备创新转化分会 会长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生物医药发展战略智库成员
中华医学会医院管理伦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全军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法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 前任主任委员
江苏省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协会 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临床医学及医院管理工作。在生命科学创新应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伦理学保证、现代医疗服务与生命健康管理、再生医学与现代康复康养、智慧医院与数智健康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70 余篇,获得省部级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医疗技术创新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编、参编专著11部,获评“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2篇。曾先后被评为军队 “优秀中青年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医院专业优秀管理奖”、江苏省“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突出成绩和历史贡献奖”、 南京市“优秀医院管理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