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丨牢牢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主导权

2025-04-18 14:41:58  来源:转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辑:黄老师
分享到: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才能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积极理性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精神养料。图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媒体记者在人民大会堂外进行报道。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新闻舆论战线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深入反映群众呼声、主动开展决策调研,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信息化时代的“时”与“势”,对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了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要求和方法路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在新形势下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新闻舆论工作作为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长期以来,我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党性原则不仅要讲,而且要理直气壮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舆论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阶级性。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宣传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置于党的统一领导之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谋求任何私利,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

  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信息化条件下,大量定位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各有特色的新媒体服务于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党的性质地位、党与媒体的关系,决定所有新闻媒体,包括新媒体都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体现党的主张。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的灵魂。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挺起精神脊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舆论工作的“定盘星”。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历程表明,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才能组织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来源于我们党长期新闻舆论工作的成功经验,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更是牢固掌握舆论主导权的正确方法。实践证明,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才能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积极理性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精神养料。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引导、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由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实际状态决定的。正面宣传为主的实质是要求新闻舆论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实事求是地报道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这是当今时代最鲜明的主旋律,最强大的正能量。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

  伴随着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技术的深刻变化,牢固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成为新时代摆在我国新闻媒体面前的突出任务。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把握好时度效原则,通过人才融合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切实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我国媒体要立足全球舞台、坚守中国立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营造和平稳定的国内和国际舆论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随着各种社交媒体的发展,以及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兴起,信息传播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媒介技术发展与传播格局的改变,给新闻舆论引导带来新的挑战与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国际舆论格局的变化也对我国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新要求。当前,信息传播技术的全面普及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已经形成舆论引导的新格局。今年初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升至78.6%。尽管网络舆论不等于社会舆论,但也是反映舆论状况的重要风向标,是人们感知、观察舆论的重要窗口。网络舆论形态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要求,倒逼舆论引导水平进一步提高。

  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引导水平的标尺。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新闻舆论引导既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也要创新方法。

  时,就是新闻舆论引导要把握好时机和节奏。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一大因素,也是新闻传播活动的一大特征。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条件下,只有在舆论引导中占据“第一落点”,才能让权威信息的发布走在社会舆论前面。度,就是新闻舆论引导要把握好力度和分寸。在舆论引导中,我们既要增强报道的力度,做到方向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统一;也要把握好报道的尺度,区分不同情况、不同内容合理运用不同的宣传报道方式;还要把握好报道的深度,用专业解释和事实报道消除误区,引导公众从态度判断向事实判断转变。效,就是新闻舆论引导要把握好实效。新闻舆论引导要体现实效性、权威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以是否获得受众认同、能否让人民群众满意、能否凝聚社会共识为重要标准。新闻媒体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了解公众关切,才能真正实现新闻舆论引导的良好效果。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

  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在传播信息和主导舆论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也同样重要。媒体融合发展表面上看是渠道和内容的融合,但更为关键的是背后人才的融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强调“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是当前传媒格局深刻变革新形势下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的需要,应该成为每一位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自觉追求。

  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放眼国内,从打造媒体核心竞争力看,新旧媒体间的渗透和融合造就了越来越多的跨界竞争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看,提高国际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水平,培养更多能与西方主流媒体直接竞争的优秀人才,是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国际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一环。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不但要掌握各种媒体传播技能,还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传统媒体局限,树立先进的传播理念,牢固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凝聚社会共识。

  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牢记社会责任,提高业务能力,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要坚持转作风改文风,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教育引导群众,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沈伟鹏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责编:hjj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