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盘点来了!2024年度中国金融十大新闻出炉→

2024-12-24 13:42:53  来源:金融时报---转载厍红英
分享到:

1、习近平总书记就金融工作

再次作出精辟概括和重点部署

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以“八个坚持”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作出精辟概括,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以“六个强大”指明金融强国要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同时系统阐述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需要建立“六大体系”,为我国由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指明了目标方向和实践路径。在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夯实文化之基。

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

擘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蓝图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作出部署。《决定》立足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新挑战,直面金融运行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改革路线图,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决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出许多重大任务,主要包括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等。

3、从稳健到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2024年,为支持经济回升向好,中国人民银行在2月、5月、7月、9月先后多次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
    降准方面,2月、9月央行分别降准0.5个百分点;降息方面,7月明示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政策利率,并同步下调0.1个百分点,9月再次下调政策利率0.2个百分点至1.5%的历史低位。市场基准利率在政策利率引导下持续下行,今年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已分别累计下行35个和60个基点。
    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2024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这也是2010年12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将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后,时隔多年再度转变为“适度宽松”。

4、中间变量进一步优化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提速

    2024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发表演讲,阐释了货币政策立场,并介绍了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逻辑。一是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二是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以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三是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四是健全精准适度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五是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做好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
    此后几个月,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加快向价格型演进。具体包括:进一步加强7天期逆回购利率的基准利率地位,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创设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增强1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并收窄利率走廊宽度,进一步提升政策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推动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更加稳固;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新“国九条”发布

一系列政策举措提振资本市场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发布,分阶段规划了未来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中国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就发行上市准入、上市公司监管、退市、行业机构监管、交易监管、稽查执法等出台政策文件,系统制定修订了50多项制度规则,形成了“1+N”政策规则体系。
    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第一项是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第二项是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9月26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作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支持长期资金入市”“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等部署。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并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6、保险业新“国十条”发布

强化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2024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
    《意见》总体要求,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大力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到2029年,初步形成覆盖面稳步扩大、保障日益全面、服务持续改善、资产配置稳健均衡、偿付能力充足、治理和内控健全有效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框架。保险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监管能力和有效性大幅提高。到2035年,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监管科学有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业新格局。
    《意见》提出,严把保险市场准入关、严格保险机构持续监管、严肃整治保险违法违规行为、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化解保险业风险、提升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水平、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化保险业改革开放、增强保险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协同九方面要求。

7、多方合力

支付便利化取得积极成效

     2024年3月7日,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支付便利工作提出了明确而全面的要求。按照《意见》有关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与文旅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民航局等部门通过联合发文或出台工作方案,细化配套措施。同时,加强和地方政府的协调,推动出台省级工作方案,构建了便利化工作的“四梁八柱”,形成了支付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的立体化工作局面。
    目前来看,在各方配合推动下,支付便利化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外籍来华人员、老年人等群体可以灵活地选择银行卡、现金、移动支付等多样化的方式,在各类场景进行支付,支付的便利性明显提升。

8、优化金融支持体系

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2024年,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方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意见。
    科技金融方面,金融管理部门出台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工作方案、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等举措,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16项措施。2023年10月以来,新上市企业中战略新兴行业企业占比92%,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5650亿元,科创票据发行5258亿元。绿色金融方面,出台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美丽中国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2023年10月以来,累计发行绿色债券6254亿元。普惠金融方面,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举措。对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放宽到单户授信2000万元,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完善普惠信贷尽职免责等制度。养老金融方面,有序推进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商业养老金等业务试点发展。延长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实施期限。加大公募基金养老产品供给。数字金融方面,加快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

9、持续谋篇布局

金融对外开放与合作取得显著进展

2024年,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合作进一步有序扩大。开放方面,2月,新修订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正式实施;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5月9日,万事网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开业,成为继连通公司之后,在我国开业的第二家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优化“互换通”机制安排;7月16日,法巴证券正式成立,国内第四家外资独资券商落地;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宣布已正式批复法国巴黎保险集团联合德国大众汽车金服海外公司在京设立财险公司,批复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在京设立保险资管公司;11月,首批14家参与“跨境理财通”券商试点名单公布。对外合作方面,经过3年多的发展,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初步探索性工作已完成,该项目已达到可移交至各参与方的成熟水平,货币桥项目将由参与央行和货币当局全面接手,进行持续开发和运营。此外,10月30日,Albilad南方东英MSCI香港中国股票ETF正式在沙特交易所上市,这是投资中国市场的ETF首次登陆沙特市场。

10、一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

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当年起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按照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50年期,付息方式均为按半年付息。5月17日,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式首发。首发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总额400亿元,经招标确定的票面利率为2.57%,采用市场化方式发行,首发场所为中央结算公司。11月15日,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六期)第三次续发行已完成招标工作。至此,2024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完毕。
    目前,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分三批全部安排到项目,另安排3000亿元用于加力支持“两新”工作。全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安排完毕,正在加快推进实施。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责编:shy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