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强教师间课堂深入交流,提升教研实效,提高教师理解和实施新课标的能力和水平,刘店乡西片区于2025年10月11日上午,开展了四年级语文“同上一堂课”活动。
研课
整个课题组的老师聚在一起,围绕《爬山虎的脚》这节课该怎么教;怎样才能将这一堂课上得精彩;怎样合理分层设计这堂课的作业等,大家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上课
权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一课,紧紧围绕着爬山虎脚的特点及怎么爬两大块组织教学,准确抓住了“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抓住特点进行具体生动描写的方法”这一重难点,在课堂中巧妙把一幅幅画融入教学中,使平实的文章变得生动有趣。整节课老师始终注意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娓娓道来。同时,教师将观察方法的指导和运用相结合,关注学生自身的阅读感受,并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切实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孙老师紧扣“爬山虎的脚”展开,从“位置、样子、颜色”多角度了解“脚”的特点。再自然地过渡到“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这样的重点问题,组织学生一步步探索“爬山虎脚的秘密”,引导学生抓住“触”“变”“巴”“拉”“贴”等动词,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孙老师还抛出一个话题:“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为什么不说“一步一步往上爬”呢?学生经过思考交流,最终明白:爬山虎并不能像动物那样迈开脚步,它的往上爬是通过不断长出新的脚才得以实现的,所以是“一脚一脚往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往上爬”。可见作者的用词多么准确、生动啊!而品味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其实也是在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过程。这样教学难点就突破了。
课后研讨
课后,课题组的老师聚在一起研讨本节课,大家各抒己见,说出对这节课的不同看法。这节课有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优点继续发挥,不足之处改正,这才是研有所得,才是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这次同上一堂课活动犹如一场视听的盛宴,有教学手段的变幻多彩,有教学理念的与时更新,有教学艺术的超越突进,更有躬耕教育的情怀和教育梦想的召唤。坚信在教育教研的星河里,全体刘店乡教师定会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供稿:祥符区刘店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