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卾情 心连心||岳阳市网络文化协会携手多家媒体开启“缅怀先烈与乡村振兴”之旅

2025-04-03 10:51:02  来源:
分享到:

 

(通讯员李牧童监利报道)2025年4月2日,一场跨越湘鄂两省的交流活动在湖北监利展开。受到诚挚邀约,岳阳市网络文化协会携手《中国网》、《人民交通网》、红网论坛、《湘警故事》编委会等多家新媒体一行20余位专家、记者和资深网友齐聚监利,开启了一场感悟初心缅怀先烈与见证乡村振兴巨变之旅,为湘鄂两地情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探寻韩埠 烽火岁月
在巍巍耸立的烈士纪念座像前,洁白的大理石镌刻的金色大字“刘崇龙烈士”在灿烂阳光下熠熠生辉。众人整齐列队,怀着崇敬之心,将饱含敬意的花篮稳稳摆放在碑前。花篮缎带上的“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几个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仿佛在诉说着对先烈们无尽的追思。

资深网友黄建新,目光紧紧锁住纪念碑,眼眶微微泛红,声音略带哽咽:“每一次来到这样的地方,心中满是震撼与感激。”随着献花、鸣炮!这一刻,整个世界为之静止,唯有炮火声,似在与人们一同缅怀那些英勇无畏、为理想献身的革命先烈。

韩埠地处监利市关键位置,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革命时期成为战略要地。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便于革命力量的汇聚与传播。韩埠的有志之士们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开始了对光明的不懈追寻。

刘崇龙,是千万革命烈士中的一员。他毕业于武汉荆南中学,在董必武的启发教育下,思想倾向革命,并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不仅参与组建监利县党部,还率领部分游击队员展开反“清乡”斗争,建立了巩固的红色根据地,为湘鄂西地区其他县树立了榜样,受到上级领导的称赞。

1930年底,刘崇龙在沔阳县白庙召开群众大会时不幸被捕,壮烈牺牲。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铭刻在韩埠人民心中。

韩埠作为监利市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其红色历史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韩埠的红色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励着监利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二、乡村振兴 韩埠走在前

踏入白螺镇韩埠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穿过田野与农舍。村道两旁,五彩斑斓的野花肆意绽放。路边的宣传栏里,展示着村庄近年来的发展新成果,从产业兴旺到生态宜居,从乡风文明到治理有效,每一项成就都凝聚着村民们的辛勤汗水与智慧。

在韩埠村党支部书记刘林飞的带领下,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收入大幅提升。曾经普通的小乡村,如今凭借水产养殖走上了致富路。

每吃十只虾子,就有一只可能出自这里。在韩埠,“田+虾”的养殖模式已经全面铺开,全村共有420户人家,2000多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投身养殖行业,形成了浓厚的产业氛围。

村委会王国林主任介绍,去年,村里的养殖大户,最多的时候,有的大户养殖水域规模达到100多亩,单是龙虾年产量就几万多斤,创造价值近百万。当然,除了龙虾,螃蟹,还养殖四大家鱼,多元化发展产业。

这里产出的水产品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常常有商家直接上门收购,鲜活的龙虾与螃蟹常常被运往北上广以及港澳地区,端上了各地食客的餐桌,成为大家口中的美味佳肴,也让韩埠村的名字随着这些优质水产品传播得更远。

放眼望去,屋前房后,成片成片,一厢厢、一垅垅、橘黄似霞的油菜花错落绽放,与绿油油的小麦交相辉映,宛如大地的刺绣。一条条村道蜿蜒深入,耳畔是长江隐隐的涛声,眼前是蜂蝶扑簌的舞姿,随手一拍,便是色彩与光影的盛宴。

韩埠村的产业振兴,远不止于“田+虾”模式。虾兵蟹将收获之前,一般都有一批油菜的大丰收,今年也一样。眼下,正待油菜壮籽归仓,为虾蟹养殖腾出新空间。村委会还与直播平台合作,将现榨菜籽油、稻田虾蟹搬上云端,让韩埠品牌声名远扬。

春尝花、夏垂钓、秋采摘、冬收藏,韩埠村的四季,人闲地不闲,产业轮作与文旅联动;韩埠村的四季,是土地生金的四季。韩埠村的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都是一幅幅“油香、稻靓、虾蟹肥、产业兴”的振兴新图景。

(责编:xzx6054)